时间:2019-03-06 11:05:39编辑:中寅
第二阶段:从3月16日日军改向罗文峪进攻开始,至3月24日向平泉方面遗退为止。战斗主要在罗文峪、山楂峪。敌人意在包抄喜峰口之左侧背,实行战略上的突破。在这里御敌的为二十九军刘汝明部,经过三天激战,基本粉碎敌军企图。
第三阶段:从4月7日于13日。日军改变战略,向滦东打开缺口。7日起再攻喜峰口,头两天进攻均被宋部击退。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战,孤立无援,13日宋部奉何应钦之命放弃喜峰口。
喜峰口战役死伤对比
1933年3月11日长城喜峰口一战,大刀队歼灭日军3000人,连日军炮兵大佐服部亦成刀下之鬼。当时日报评论: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60年来未有之侮辱。
国军毙敌3千余名,国军仅伤亡千余名。
喜峰口战役的意义
在血与泪写成的抗战历史中,1933年长城抗战的记忆无法抹去。而在长城各次战役中,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令国人们欢欣鼓舞;中国军人在这里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日的奇迹,二十九路军大刀队为中华民族所感动和骄傲。
卢沟桥事变中,二十九军再次用大刀的神力向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历经半个世纪,勇士举起大刀的形象已经固化为人们心目中抗日战争英雄的印象;大刀也成为团结统一、无畏拼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从当时国民报刊所报道的大刀队抗日情景,和二十九军将领的记录、回忆,到后来《大刀进行曲》的产生和传唱,举起大刀的形象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代表雕塑,展示的是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表达形式和人们对历史选择记忆,逐步使二十九军大刀队曾经挥舞过的大刀,演变成了抗击侵略、英勇无畏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将大刀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之为大刀精神。
大刀精神是什么?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最有力量的一首。
这首歌曲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它不但伴随了八年抗日战争,而且也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着苦难与力量的风格,无论是《黄河大合唱》还是《义勇军进行曲》,都与《大刀进行曲》颇有几分神似。而这种“神”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