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8 10:37:09编辑:禧欣
内城共有二十七对马道,每对马道呈内八字形或外八字形,从左右两条马道都可以到达城顶。正阳门设有马道两条,均在月城内紧贴城垣内壁而筑,分别通向城楼与箭楼(今已废)。建筑方法是将马道土心与城垣土心夯为一整体,另一侧以白灰浆、大城砖砌成一米厚的砖层,成为马道的外包皮砖层。
在这层外包皮砖上,与马道斜面平行砌起一道矮墙,其长与马道斜面同,宽约0.75米、高约1.2米,称为马道扶手墙。马道土心部分是以黄土夯成,其上再夯筑一层约50厘米的三合土,再上以大城砖立砌一层,成"礓碴"式马道路面。
铺舍
铺舍是城垣顶上驻军值班房,供守城兵士休息或堆放守城武器等物之用。明代称为铺舍房,清代称堆拨房。基本上是每座"马面"之后的城垣顶上即筑有一所,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硬山式。陈宗藩《燕都丛考》中记述:内城垣上有"旗炮房九所",分布在九座城门楼旁,"堆拨房一百三十五所,储火药房九十六所";外城垣上有"堆拨房四十三所"。
所记虽为清代末年的情况,数字上也可能有所出入,但可表明其存在和作用,因为清代对于城垣设施是沿循明制的。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及其附属建筑正阳桥、雉堞、登城马道、铺舍等这一组城市防御工事建筑群,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显示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北京正阳门的历史价值
在北京城诸门中,正阳门规制最为隆崇,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也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正阳门作为北京仅有的一座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门,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绝佳载体,人文蕴涵深厚。
正阳门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以其无声的建筑语言,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会都邑城垣中的一个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筑、文化艺术、民俗礼仪、王朝历史等方面,都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与研究价值,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