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王阳明简介,生平故事介绍,王阳明为什么惧内?

时间:2018-10-24 18:30:00编辑:锋坤


王阳明是我国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心学”独成一家,和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够在死后从祀文庙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大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明史》曾评论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可以说,他的一生一向被封建知识分子看作是“立德、立言、立功”的典范。不过,与很多成功者一样,在他的生命中同样充满了坎坷与不幸,至今让人追思不已。

王守仁(1472—1529),原名云,后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生于绍兴府余姚龙城山上之瑞云楼。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因此,王阳明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就中了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兵部主事。

不过没多久,他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许多正直人士都遭到迫害。正德元年(1506),刘瑾矫诏逮捕戴铣等,守仁时任兵部主事,抗疏救援,“宥言官,去权奸”,“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同时还要正德皇帝“开忠谠之路”,结果触怒了刘瑾,被廷杖40大板,逮捕下狱,之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32ecebda581c0a547c8bd05d41cea459.jpg

王守仁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曾经在故乡阳明洞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他善诗文,工书法。

关于王阳明在被贬谪后,赴贵州途中是否遭到刘瑾追杀一事,人们还存在一定的争论。一般的看法认为,王阳明去贵州的途中确实遭到了刘瑾的追杀,结果王阳明只能“投水避祸”,并且写下了两句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最后独自遁入武夷山。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这并非实情。

事实上,关于他遭刘瑾遣人加害的说法虽然见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瑾遣人迹而加害,先生脱水投去”,但在他的《年谱》和《行状》中都没有这样的记载。而且当时被刘瑾列入“奸党”名单、榜示天下的有53人,其中包括前任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杨守随、林瀚、都御史张敷华,郎中李梦阳,阳明排在其后为第八人。

对于“罪魁”刘、谢、韩、杨等人,刘瑾也并没有派人加害,毋论“协从”阳明。因此,所谓刘瑾追杀只是阳明个人的臆测。而且,还有一件事可以作为旁证,即阳明至龙场后曾经为自己准备好石棺,可见他当时仍然担心刘瑾的加害,因此,他在赴贵州途中的投水也就不难理解了。

正德三年春天,王阳明来到了贵州。在贵州,他的思想有了新的飞跃。王阳明的学术,本来是秉承陆象山“心便是天理”的学说,和禅宗比较接近,讲究顿悟。在学术问题上,阳明多年来没有大的突破,总过不了顿悟这一关。到贵州以后,日子苦了,境遇差了,心里孤独了,忽然有一天便把问题想开了,求人不如求己,求诸外物不如求诸本心,一下子就明白了。

0a99aa1b778ab999a00e1bd3194d8de0.jpg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龙场悟道”,在他的思想形成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贵州期间,王阳明还根据当地风俗人情,劝诱百姓向善,办了许多好事,和当地少数民族相处非常融洽。

正德五年,刘瑾伏诛,王阳明也随之迎来了他事业的辉煌顶点,此后他多次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从此平步青云,终为南京兵部尚书,成为了一代封建文人的楷模。

在他的后半生,平定宁王的叛乱是他最大的功绩,但也正是在这件事上最多遭到后人的诟病。根据《明武宗实录》的记载,在宁王朱宸濠叛乱之前,王阳明“在南赣,尤为濠所慕,馈遗相属于道。尝贻书陆完,谓可任江西巡抚者。”在朱宸濠生日时,王阳明也曾经前往贺寿。因此,后人曾经指责他有通逆的嫌疑。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