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经过历代的兴废,除建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普济寺号称“佛国第一大寺”,既然如此,那它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普济寺又名前寺,占地3700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计231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筑有山门、御碑亭、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灵鹫楼,主殿两旁有普门、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配殿。普济寺的山是一个石牌坊,...
在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有一个秀丽的小岛名叫普陀岛。普陀实际上是普陀洛伽的简称,是从梵语中的“补怛洛迦”音译过来的,意译则是“小白花”。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玄奘大师去西天取经曾经到印度补怛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由此可以判断,普陀山之名是“进口”的,那么它的原名是什么?普陀山在西汉时期可能还是一片荒岛,野无人烟,据考证,最早的常住人口中能够留下姓名的是汉光武皇帝的好友严子陵先生的岳丈梅子真...
现在显通寺的名称还是来源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说来有趣,朱元璋在少年时期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出家为僧,混口饭吃。可惜这位出家的皇帝也是好吃懒做,最后连和尚也做不下去,只能从军打仗。但在他夺取天下、拥有四海之时,对自己年轻时期的贫困史却十分忌讳,对于出家这段历史更是左遮右掩,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凡是大臣上奏的文本中有“光”、“僧”之类的字眼,那就是满门抄斩。但为什么他对五台山的显通寺却不拘一格,...
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让后人世世代代追思怀念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对于她为何立下无字碑,碑文中的内容在何处,人们到现在仍然争论不休。在显通寺文殊殿的前面,有两座八角碑亭,左右分布,每座八角碑亭内立有汉白玉石碑一通,石碑高2米余,宽不足1米,立于康熙四十六年。左边那通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帝御笔,所以人们管它叫“有字碑”。有趣的是在有字碑的右侧,还对称...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取材移建大龙兴寺,藉以表达衣锦还乡的意图。朱棣夺位后,又把建文帝诸子贬为庶人,并禁锢中都皇城内。天顺三年(1459年)又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500余间建筑,重建龙兴寺。此时,中都宫殿已仅存遗址,中央官署也仅存中都留守司了。但在禁垣东侧却陆续建了5所“高墙”,其“崇垣深壕,望楼敌台,犹如郡县城郭”,长年禁锢皇族宗室罪犯约300人左右。...
俗话说:“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为什么山西的五台山被排列到四大佛教名山首位呢?一个方面是它的佛寺建造历史最为久远,另外一个方面是五台山在历史上被帝王们光顾的次数最多,干涉也最多。五台山圆照寺中的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碑刻中就说,黄帝曾经亲封五台山为“白云山”,又说秦始皇也曾封五台山为“圆光山”,这些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从可以确信的典籍文献...
舍利是梵文,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是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火化时结成的结晶体,它作为佛教的圣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两种。在世界文化史上,佛舍利的起源和流传无疑是一件充满宗教气氛的历史大谜案,中国现在有没有舍利呢﹖这些舍利究竟是不是释迦牟尼的真身遗存呢?在中国学术界,关于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有一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传入...
在灵隐寺的道济禅师殿,供奉着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这就是民间所盛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济公活佛”,与以往高僧相比,他成佛的故事似乎更让人回味悠长,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济公这个人呢?他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法力无边,专为人间除害呢?传说中的济公实际上是历史上两位僧人生平事迹的结合。一个原型是金陵高僧宝志,世称宝公、志公,他是南北朝时建康人,7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终年78...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即326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年,由中原云游入浙,到达武林即今天的杭州西湖时,见风光秀美,有一山峦竟与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相似,感叹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就在峰前建寺,寺名就叫灵隐寺。灵隐寺从建寺那日起,千百年来,名称从未改变,但为什么又多了个“云林禅寺”的别称呢?据说这和康熙皇帝有...
九华山之所以能够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称四大菩萨应化道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国内各佛教中心,是各处名寺中唯一存有和尚真身的地方,更为难得的是,九华山诸寺并不是存在一两位为高僧的肉身,而是形成了一种传统,而这一传统是从金乔觉大师就已经开始了。史料记载,中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栖身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金乔觉声闻遐迩,连新罗国僧众听到以后,也有不少人先后渡海来到中国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