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6 11:02:07编辑:锋翰
确切说他火烧的是晋阳城,而非太原城——因为太原城是他折腾之后才有的名字。
晋阳始建于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赵家的董安于,时为公元前497年,董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修建了逾制的“城高四丈,周回四里”晋阳城,魏晋时成为并州州治,是所谓“晋阳西城”,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公元545年)高欢在此基础上建晋阳宫,北齐时代发展为大明宫城,隋称新城、仓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并州长史李勣筑城于汾水东,称“东城”;武周时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水连堞筑中城,将东城和西城连接起来,形成完整且险要的晋阳城。
从先秦起晋阳城就是北方著名的割据之地:晋国四卿之乱,赵家退守晋阳孤城,智伯围攻一年三个月不下,最终反被赵、魏、韩三家逆袭瓜分;汉末曹灭袁绍,并州最后平定;五胡十六国之乱,并州是西晋北方州郡中汉人所统郡县除河西张氏外最后沦陷的;北齐高氏、唐李渊、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都以晋阳为根据地夺取帝位——当然,更重要的是,后周代后汉后,后汉的残余——北汉也是依托晋阳抵御后周,最终竟然比后周的命还要长。
晋阳能够屡屡成为割据者的“圣地”和逆袭者的天堂,奥妙在于天时(在这里成功的“逆袭者”太多)、地利(依山傍水、表里山河、物阜粮丰、人烟稠密,闭门足以自守,出山河可与天下争锋)、人和(北方口外往往有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可为外援,河西或河北有时也有可成犄角的割据势力存在),具体到宋灭北汉时,河西固然暂时消停,北方的契丹却是强大的存在。
在赵看来,自己能够消灭北汉,很大程度上是钻了契丹“睡王”在位、内部意见不一行动迟缓的空子,时乎时乎不再来,如果不趁一时得手之际一劳永逸解决河东易割据的问题,实在后患无穷——要知道契丹能否被消灭可实在心里没底。要知道宋太祖、太宗兄弟两代花了10年力气、最后一次围攻5个月,付出巨大代价,才拿下晋阳。
于是赵光义在灭北汉后第二年即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太原城,迁并州于榆次,五年符昭愿知并州,在晋阳城旧址北25公里的唐明镇修太原新城,七年修竣,迁并州于太原城,这座太原城周长十里二百七十步,开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内有子城,周长五里一百五十七步,所谓“净是丁字路”的是这座新的太原城。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加闭门死守时兵力调动的难度,减少割据的概率,但即便如此太原城仍然是此后许多次割据的中心——因为山西割据的关键并不在一座城,而在于一省一国之大势,当阎老西在全省都能修窄轨铁路的时候,一座太原城是不是丁字路有甚要紧?
现在大家明白了么?赵光义毁掉的是晋阳城,而“太原城”不但不是他毁的,相反还是他修的——尽管“太原”这个地名始于秦统一后天下三十六郡中的太原郡,但直到晋阳城被毁后的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才正式有了“太原城”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