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1 13:16:43编辑:升俊
所谓外戚,是对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总称,又叫国姻、外氏、 戚里、椒兰班,诸如帝王的舅亲(母舅、舅表兄侄)、姨亲(姨父、 姨表兄侄)、妻亲(岳父母、内兄侄、堂兄侄等),都可归于外戚 之列。
如汉武帝时丞相窦婴,是武帝祖母窦太后的内侄;田盼为 武帝母王太后的同母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武帝皇后卫子夫 的同母异父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卫皇后的外甥;后来 受遗诏辅政的霍光,则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可见汉武时得到 重用的外戚,构成十分复杂.由于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外戚凭 着这些裙带关系,可以轻易地获取政治、经济上的特权,进位王 侯,出任将相,广占良田美宅,尽享人间富贵。
在封建帝王的身边,始终存在着五种势力:朝臣、宗室、后 妃、外戚、宦官,其中朝臣和宗室既为帝王所用,同时又深为帝 王所忌,时刻担心他们夺权。后妃在正常情况下较少担负政治职 能,主要在帝王私生活中发挥作用》只有外戚和宦官常能获得帝 王的信任,登上政治舞台,特别是当帝王宠幸某一位后妃时,该 姓外戚往往成为当时政治舞台的主角,广泛地参预朝廷军国大政, 甚至主宰朝政,凌驾于皇权之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外戚作为 一股政治势力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有时,外戚可以辅助帝王开 创基业,如唐太宗时的外戚长孙无忌,或辅佐幼主巩固政权,如 西汉昭、宣二朝的霍光。但在另一些时候,外戚集团又成为紊乱 纲纪、败坏朝政的贪婪蛀虫。他们不仅骄奢淫逸,而且檀权乱政, 直至谋逆篡国,最著臭名的如西汉末期“一门十侯”的王氏外戚,东汉顺、冲、质、桓四朝外戚梁冀等。
外戚在整个封建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产生着影响。在 封建社会的前期,外戚主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后期则更多地 插足于社会经济领域,这是一个总的情况。至于前期外戚的表现, 以两汉最为典型,形成历史上少见的“外戚政治' 汉高祖刘邦死 后,临朝称制的吕后,为了制约汉廷显赫一时的功臣势力,大力 引进外戚吕氏子侄,并汀破高祖之约,分封吕产、吕禄等四人为 臣、六人为侯,分掌宫禁兵权。功臣、宗室指责这些外戚“檀权 关中,欲为乱”,他们联合起来消灭了吕氏外戚(《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武帝时又开始重用外戚,将相之任.中朝官之选,都让外 戚子弟占据一席之位。武帝末年,遗诏由霍光辅政,开创了外戚 以大司马大将军职务辅政掌权的制度。至汉成帝任外戚王氏辅政, 此后历成、哀、平、少帝四朝,王氏一门先后有王凤、王音、王 根、王莽擅权,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任人唯亲,王氏子侄垄断 了刘氏政权。最后,王莽干脆废汉自立,成为历史上外戚由辅政 到擅权最后篡位的始作俑者.正如《汉书·元后传》所说:“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即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 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抦,五将十侯,卒成新都Z东汉初年,光 武帝、明帝吸取西汉吕、王外戚乱政的教训,刻意防范,“内无出 阃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 (《后汉书•皇后纪》)
但 自和帝以来,继位的都是幼主,母后临朝,“莫不定策帷帟,委事 父兄”(同上),实际上把朝政交给了外戚。如梁太后称制时,与 她的兄长梁冀先后立了冲帝、质帝、桓帝。其中质帝年幼而聪慧, 对梁冀的飞扬跋扈不满,梁竟公然毒死质帝。史载梁冀“专檀威 柄,凶恣日积”,军政事务概由他一人独断,皇帝也无权过问。郡 县官吏升迁,必须先到梁府谢恩,然后始能去办理手续。地方的
上一篇:佞幸:揣度君心曲意媚上的帝王宠臣
下一篇:民国八大胡同名妓谢蝶仙的坎坷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