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崇祯帝:励精图治却身死国灭的明思宗

时间:2017-07-31 14:52:49编辑:骞运


可悲可叹的“亡国之君”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外城,明朝军队溃败。崇祯帝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此时的崇祯帝自知明朝将亡,万念俱灰,念及自已励精图治17年,却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情绪走向极端。他招来周皇后和袁妃,连呼左右侍从进酒。一口气喝了几十杯后,崇祯帝挥剑砍死了袁妃。周皇后见状,急赴坤宁宫自缢而死。见

长平公主在一旁哭泣不巳,崇祯帝长叹道:“汝为何生我家!”崇祯帝一剑砍去,公主举臂阻挡,被砍断右臂,昏死过去。接着,他又一口气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和几个嫔妃。然而,绝望却激发了崇桢帝的求生本能。他匆匆换上便服,准备混出城。当时城门紧闭,崇祯帝从朝阳门辗转至安定门,却无法令人开城。崇祯帝的求生之路被彻底截断了。

三月十九日拂晓时分,太监王相尧于宣武门投降,大顺军将领刘宗敏率领部队浩浩荡荡进入北京城。惊慌失措的崇祯帝亲自在奉天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没有一个人来。崇祯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由于往日的刻薄寡恩,崇祯帝赴死之时,只有一位名叫王承恩的老太监陪伴。无比凄惨的崇祯帝用鲜血在自己的御抱上写下了最后一道诏书:“朕凉德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然后自缢身亡。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勤勉爱民的崇祯帝仍念及百姓安危,恳请“贼人”哪怕分裂自己的尸体,也不要伤害百姓,此言此行,催人泪下。然而他多疑、自负的性格弱点也彰显无遗。在临死之时,他仍然认为亡国的责任在于“诸臣误朕”,把主要罪过推给了自己的臣子。崇祯帝之死,可悲可叹。

崇祯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本来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虽然有性格的缺陷,但终归不干存亡大道。

可怜的是他生不逢时,面对一份注定倾颓的事业,即便他所为作为尽善尽美,也无法挽回气数将尽的大明王朝。因此,后人对崇祯帝的评价大多不是苟责,而是叹惋。攻人紫禁城的李自成曾中肯地评价崇祯帝说:“君非甚暗,孤立而场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并好生收殓了崇祯帝的遗体。而清政府在编修《明史》时也不得不承认:“崇祯帝慨然有为,即位之初便能机智果断地剪除奸逆之臣。可惜的是大势巳去,朝廷中门户相争,战场上将骄卒惰,国家已经到了溃烂的境地。他在位十七年,不近声色之事,勤勉不怠,忧国忧民,耗尽心力治理国家。虽然想得到非常之材,然而用非甚人,益发偾事。又复信任宦官,举措失当。”崇祯帝可谓不幸。


上一节:万贵妃:骄纵横行而恩宠不衰的明宪宗妃子

下一节: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乱世佳人

返回上一级>>>结局惊天逆转的历史故事,你一定猜不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