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8 15:06:37编辑:俊驰
乾隆五十二年(1787)之后,刘墉为官便“小错不断”。一次,乾隆帝与刘墉谈及嵇璜、曹文埴的为官情况。后来刘墉却不小心把谈话内容泄露了,引得乾隆帝不悦。不久,刘墉受命主持祭拜文庙,因没有行规定的“一揖之礼”而遭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乾隆五十三年(1788)夏天,刘墉兼署国子监期间发生了乡试考生舞弊事件,刘墉因此被弹劾并受到处分。但仅仅半年后,刘墉又犯了一个小错,这次终于触怒了乾隆帝。
乾隆五十四年(1789)二月底至三月初,京城连天阴雨,上书房教皇子读书的师傅们一连好几天没有开课,当时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正是刘墉。乾隆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对刘墉大加申饬,并降了他的官职。在降官的圣谕中,乾隆帝毫不留情地指出刘墉接连失职,过失甚大,实难宽恕。四年后,刘墉充任会试主考官,因阅卷不细,出现了很多不合格的试卷。乾隆帝得知后,再次对刘墉进行了严厉斥责。因为这一系列的错误,刘墉错失了被授予大学士的机会。嘉庆元年(1796),已为太上皇的乾隆帝增补比刘墉资历浅的董诰为大学士,并批评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一年后,刘墉才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但圣谕中仍称刘墉“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事实上,刘墉最高的官位仅是“体仁阁大学士”,他从未进过军机处,也就没有涉足清代政治权力的核心。因此,后世称刘墉为宰相,多半是不合适的。
刘墉为官的前期与后期,执政能力判若两人,不禁令人感到费解。仔细看来,刘墉所犯的错误,多因大意失察而成,而且一犯再犯,实在不像一位饱学之士的作为。巧的是,刘墉犯的错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赔不上身家性命,却总能招致乾隆帝的训斥。由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由慎思明察到糊里糊涂,这均是出于同一个原因,那便是那些平庸糊涂、不功高盖主的官员更得乾隆帝喜爱。刘墉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宁愿表现得有些小糊涂,也要顺应官场规则以求自保。
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他虽一生清廉,但没有做到不失刚正,因此,嘉庆帝赐谥号“文清”,而非“文正”。
上一节:贪官和珅:才貌双全的清朝权臣
返回上一级>>>10个被影视剧误导的人物,99%人还深信不疑
上一篇:雍正继位:康熙遗诏被篡改之谜
下一篇:刘备摔阿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