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1 11:02:15编辑:郁杰
2013年12月14日23时45分,地面科技人员对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包括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随后,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013年12月14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上,嫦娥三号着陆器安然挺立在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玉兔号”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
“巡视器移动至转移机构条件确认。”3时10分,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
“巡视器移动到位。”4时06分,转移机构正常解锁,托举着巡视器轻轻展开、降落,接触月面,并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了一架斜梯。
随后,“玉兔号”沿着斜梯款步而下。4时35分,“玉兔号”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
玉兔号技术特点
在此之前,世界上发射并成功运行的月球车有5辆,其中两辆是无人探测月球车,均为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月球车1号和月球车2号,三辆是有人驾驶的月球车,是美国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
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也是无人驾驶月球车,质量约140kg,与苏联的月球车相比是“小个子”,小而精焊,能完成任务就行了,也节约成本。
无人月球车难度更大,因为上面有很多仪器,要保证在无人的状态下行驶,仪器能正常工作,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主要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扩大航天员在月球上的活动范围,上面基本没有什么仪器,由航天员驾驶行驶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距离上次月球车登月已过去近40年,电子设备、探测仪器都非当年可比,无论是材料、驱动系统的选择还是探测仪器,过去都不可能有,因此中国的月球车比之前的先进是肯定的,尽管某些方面不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但肯定不完全是上世纪70年代的重复。
玉兔号探月成果
月壤探测
2014年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舒展“玉兔之手”——机械臂,对脚下月壤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这次探测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突破了月面高精度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技术,实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机械臂毫米级精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