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西夏手工业发展水平有多高 西夏手工品有什么特色?

时间:2018-10-30 19:20:00编辑:强槐


西夏王陵将陵台建成塔形,在中国传统陵园建筑中尚属于首例,这是党项羌民族在建筑中突出民族特征的标志之一。另外,西夏的建筑也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情结,建筑中较多使用莲花图案,迦陵频伽是佛国天堂中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妙音鸟,西夏王陵就出土了琉璃和灰陶两种类型的迦陵频伽,造型独特,形象逼真,被认为是西夏建筑中具有高超水平的标志性建筑艺术品。

出土的还有许多佛教题材的脊饰构件,这些具有宗教特色的建筑构件既表明了西夏对佛教的推崇,继承发扬佛教文化,又体现了西夏王陵的神圣,构成了西夏建筑的突出特点。

兴盛的采盐业 盐是大自然赐予黄河上游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厚礼,也是黄河上游地区丰富矿产资源中开发最早的宝藏。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把地处高寒荒漠的盐湖变成了养活人们的富源。黄河上游地区的数百个盐湖像颗颗明珠镶嵌在黄河以北的柴达木盆地、阿拉善沙漠以及宁夏平原东部。

这一地区的湖盐储量之富,为世界罕见。西夏政权拥有河套盐池和宁夏平原东部的盐池,采盐业是西夏最为兴盛的手工业之一,“西夏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青盐”,盐税成为西夏重要的经济收入。西夏的西安州有池产颗盐,自熙、河、兰、鄯以西,仰给于此。西夏的盐州、灵州境内也是盐池众多,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弧形低洼地带,史称“盐川”。

5748435e62ede0df5b825aa8b82c6538.jpg

盐川被长城横切成两部分,长城外有北大池、苟池、鄂包池等盐湖,长城内有花马池、滥泥池、波罗池、莲花池等盐湖。这一片“积卤为盐,积盐为雪”的宝地,在唐朝时就开发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温泉池、长尾池、五泉池等。西夏时期,这里的居民“以贩青白盐为命”。直到今天,在宁夏盐池县境内和陕西定边县境内仍可以看到许多雪白的盐湖滩,而且,其中有部分盐湖现在还在用于产盐。

我们可以想象,在千年之前的西夏时期,这里的盐产量是多么丰厚。西夏对盐实行官营,在中央设置盐铁使一职,专管盐铁。西夏的盐除境内人民使用外,还用于和周边各国的交换。西夏乌池所产的青盐味道甘美,质量高于北宋解池的盐,因此,西夏通过与宋的青盐交易获利颇丰。

宋朝曾采取封禁政策,致使“戎人乏食,相率寇边”,而关陇之人也因无盐以食而人心浮动。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议和时,西夏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每年要输往宋朝10万石食盐。宋朝对西夏的其他条件都应允了,唯独对10万石青盐之事未准许。可见西夏盐资源的丰厚,也反映了西夏与宋朝在盐贸易领域内的竞争。

当我们到甘肃去旅游,在甘肃安西榆林石窟的壁画中,会看到一幅西夏时期的《酿酒图》,画上绘有两位中年妇女,一位坐在炉门前添柴吹火,目光直视炉灶上的酿酒蒸馏器;另一位站在灶台旁边,手持陶钵,回首面对炉门前的妇女,若有所问。炉灶旁边放着一把酒壶,一个高足碗和一只木桶。这幅画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西夏采用“蒸馏法”酿酒的情景。

党项羌族是游牧民族,他们日常以肉食为主,经常活动于旷野之中,酒能帮助温胃御寒,因此,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酿酒业在党项羌族中历史悠久,是西夏古老的传统手工业之一。早在党项羌族迁居内地之前,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畜牛、羊、马、驴以为生为食的时候,就已懂得“求大麦于他界,酝以为酒”。

迁居内地后,党项羌族虽然逐渐转向了半农半牧的经济状态,但善于酿酒、饮酒的古老习俗却一直没有改变,而且传统的酿酒业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无论河西走廊还是沿边的山界,到处都有酿酒的作坊。

党项羌族不仅在婚丧嫁娶、聚众议事、论功行赏、举兵征伐、出行狩猎、庆贺诞辰、欢度佳节、外出放牧、接待使臣等重大活动时要开怀痛饮,而且在寻敌复仇、闲来无事时也以饮酒为乐。李元昊“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