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西夏留下了哪些历史文化建筑 都有什么意义?

时间:2018-10-30 19:00:00编辑:彬帆


夏王朝从历史上消失之后,西夏时期的文物遭受了人为和自然的双重破坏,当时许多珍贵的文物或流散得无影无踪,或被彻底破坏,但通过现存的西夏历史遗迹与文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曾经兴盛一时的西夏王朝。

尤其是宁夏的西夏博物馆内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品,形象而真实地展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撩开了那个立国190年之久的神秘王国的面纱。这些文物涉及西夏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宗教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西夏碑

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也有立碑记事的习俗。碑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墓碑、墓志、功德碑、崖刻、界碑等。碑文所用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汉藏合文等,内容涉及西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西夏历史的宝贵资料。

d69fa7bcfefcd5d22a0e857277034b04.jpg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唯一的汉夏合文的西夏碑,现陈列于甘肃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此碑是西夏的碑刻中最著名、面世最早的碑刻,它的发现与清代干嘉学派学者张澍紧密相连。19世纪初,与西夏文字同时被张澍在自己的故乡甘肃武威偶然发现。

此碑碑身高大,气势宏伟,高250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两面刻文,碑阳为西夏文,碑额篆书的译文为“敕感通塔之碑文”;碑阴为汉文,碑额篆书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每面约1800多字,内容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中心意思是通过一些故事,宣扬佛法无边,并给西夏皇帝、皇后歌功颂德。

记述的内容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夏崇尚佛教的情况、凉州地位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西夏手工业发达的情况。它是夏崇宗李乾顺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皇太后和皇帝修饰宝塔和庙宇的纪功碑。

除“西夏碑”外,西夏的碑刻还有银川西夏陵碑文残片;在宁夏永宁县闽宁村发现的西夏野利氏家族墓碑文残片;唯一的汉藏合文的张掖“黑水桥碑”(是夏仁宗时期的,原立于甘肃张掖城西5公里黑河东岸的龙王庙中)今存于甘肃张掖文化馆;发现于内蒙古乌海市的乌海参知政事墓碑,是唯一的一方汉文西夏碑;另有2篇有文无碑的汉文碑铭,即《嘉靖宁夏新志》中所记载的《大夏国脏舍利碑铭》和《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铭》,这两碑原来存于宁夏银川市承天寺内,后遗失;还有西夏陵石刻经(是一种显示佛统率众生制服群魔的法器)。

二、西夏王陵

贺兰山下的古冢便是昔日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墓。西夏陵位于距宁夏银川市35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07座陪葬墓。西夏陵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西夏陵园制度、西夏建筑和西夏文化的宝地,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宁夏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夏陵和明以前的历代帝王陵一样,地面建筑早已被毁,成为废墟,但其遗迹保存较好,布局清晰,高大突兀的塔式陵台仍然奇迹般地屹立在那里,令人瞩目。依陵墓的自然分布,西夏陵可分为4区,自南而北纵向排列,每区各有帝陵2~3座,其分布又可分为前后两组。前一组1~6号陵,排列形式1、2号陵居前(南),左右并列,前后错开。

另4座居其后,左右成两行,前后成两排。后一组7~9号陵,大体成“品”字形排列。陵墓的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区间洪沟分割,皆有一段距离。陪葬墓多集中于帝陵左右或前面,成群组式分布。西夏陵的规模可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省巩县的“宋陵”媲美,造型独特,与早期的西夏贵族的“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的葬俗完全不同,每座陵园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占地10多万平方米。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