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时间:2017-07-10 12:22:45编辑:锟栋


这一辩,在秦国的内部影响很大,结果是君臣之间、秦晋之间、秦郑之间、秦周之间、郑晋之间、郑周之间的关系慢慢的被理顺了,战与不战的利弊被认清了,与郑晋周之间未来的关系定准了,下步军事行动的思想统一了,君臣之间的异见隔阂消除了,弃晋保郑的联盟方向明确了,称霸中原的具体措施也紧跟着就被调整了。

.八是,郑国是一个值得秦国冒险的潜力股。

看似柔弱的郑国,它也算是一个瘦死的骆驼。

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非同一般,从平王东迁开始,郑国君主就在周王室里面担任着要职,代表着朝廷。在秦晋之开始嚣张之前,就曾出现过“庄公小霸”的鼎盛,更将周王室教训的服服帖帖。

不过,后辈的子孙们不是很给力,让郑国不断的衰落了下来,很无奈地扮演了一个出尔反尔的小人形象,最后只能在晋楚秦这些后起之秀之间徘徊犹豫。从郑国墙头草般的善变迎合倒向中,人们就能看出当时某一方实力的胜出。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的王子带叛乱引狄人入京事件,周襄王就曾带人逃到了郑国来避难。

这或许能说明,这时的郑国依然是受周王室信赖的,和周王室依然有着直接的接触交往。

秦穆公借挑战曾经的大佬的机会与老大接近,通过郑国向周王室传递信息,向各个中原国家宣示秦国的存在,这或者就是穆公为了实现秦在中原扬名的另一步战略之棋。由此来看,秦国驻兵郑国的宣示意义可能要重于实战意义。

九是,退兵的秦穆公重塑了秦国形象。

秦穆公确实是个有为之君,他的英明就在于为了秦国利益的最大化,他可以不计较个人声誉的得失,面对悄然而来的敌方说客,在将历史上留名的机会让给烛之武这个七十岁老人的同时,也给中原人留下了一个明事理、讲道理、听人劝的形象,毕竟那时的秦国祭祀的是东夷诸神而不是华夏始祖炎黄二帝,还是被中原人认为是野蛮、不开化、不讲仁义、不好打交道,与西方戎族一样的少数民族。

秦国虽然和邻居晋国对抗了,但却和郑国结盟了,互相之间增进了了解,留下了印象,从此秦国与周王室开始发生了更加直接的关系,引起了周王室的重视,在取得成绩后能受到周王室的及时嘉奖就是明显例子。

秦晋之间的王官之战结束后,周王室沉默着,而在秦国灭戎之战后,周襄王却派人给穆公送来了金鼓当做贺礼,这就意味着周襄王已经正式承认了秦穆公的西方霸主地位。

以至于到后来,只要秦国取得稍微重大一点的胜利,周王室都会派人前来慰问和嘉奖,这样的政治意义和影响绝非凡响。.

十是,秦郑之间到底有没有幕后交易?

利益集团之间的每一次妥协,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雄心勃勃有称霸梦想的秦穆公,肯定也不会干亏本的事情。

烛之武作为郑文公的特使,不知道被授予了那些可以临机处置的特权,是割地、赔款、通商、开放口岸,还是结盟、联姻、海外军事存在、进行政治引荐?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肯定存在幕后的见不得人的交易和政治妥协,从之后的秦郑结盟,秦军留守郑国帮助守城,再后来的郑国背秦,气得穆公力排众议出兵远道偷袭,不难窥见一丝踪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