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2 17:50:07编辑:锟栋
建武十七年(41年),莎车王遣使求置都护,光武帝听从窦融的建议“赐西域都护印绶”。但遭到敦煌太守遵的反对。他上书认为“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光武帝又更赐莎车王贤为汉大将军,并令遵强迫莎车王使者交回了西域都护印绶。
光武帝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严重影响了莎车王对东汉王朝的态度,莎车王由此开始称霸西域,从而加剧了西域的动荡。建武二十二年,西域诸国再次遣子求质于东汉王朝以谋求保护,而光武帝却以“令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光武帝从无视西域诸国“内属”,企图委托莎车管理西域,到后来“东西南北自在也”的政策,说明他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西域政策。
到永平十五年,针对北匈奴不断南侵,耿秉建议孝明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他认为:“唯有西域,俄服内属,其势易乘也……先击白山,得伊吾,破车师,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其右臂……然匈奴可击也”。这一建议得到了王朝内诸多大臣的赞同。同年,孝明帝令驸马都尉耿秉、奉车都尉窦固等领军出屯凉州。
永平十六年,耿秉、窦固等领兵出击匈奴呼衍王于天山(今祁连山),兵至薄类海(今巴里昆海),取伊吾地,东汉置 宜禾都尉,留屯伊吾(今新疆哈密西)。
东汉政府在派兵西征的同时,还派遣班超率使团出使西域,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政策,以使团为先锋招降西域诸国,以军队为后盾,征伐拒降者。到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击破车师,东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初步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
然而到永平十八年(75年)明帝死后,在北匈奴支持下,西域焉耆、龟兹围攻西域都护陈睦,“悉灭其众”;同时,北匈奴和车师后王围攻西域戊已校尉耿恭、关宠。东汉在西域的统治陷入了困境。东汉王朝对西域的政策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2、以东汉王朝为名号,以夷治夷,合小攻大,宽于降者,严于判者。
永平十八年(75年)至永初元年(107年),是东汉王朝第二阶段。孝章帝继位后。在如何对待西域的政策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出兵讨伐北匈奴,平定西域的叛乱;一是放弃西域。章帝选择了后者。其主要原因是校书郎杨终等大臣的上疏。
杨终见“大旱贵”且“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遂上书章帝要求放弃西域,此意得到了司空第五伦的赞同,虽太尉牟融上书以“施行即久者子无改父之道,先王所创建,不宜回异”加以反对,但杨终再次上书指出“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磷易我衣裳……,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章帝终纳其建议,下诏绝西域。
东汉王朝虽下令撤走了西域的所有统治机构,但东汉王朝的官吏并未完全撤走,班超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疏勒、于阗王、侯臣民的苦心劝阻下留了下来,为东汉王朝第二次统一西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班超在返回疏勒之后,西域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北匈奴不但占据北道诸国,且占据勒鄯善等西域与中原来往的咽喉要地。而班超仅获得疏勒、于阗等南道几国的支持。
鉴于上述形势,班超一面以疏勒为根据地,联合周边诸国,以抗击匈奴。另一方面,则上书章帝,请求恢复对西域的经营。班超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阗即时向化…..前世议者皆日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班超主张,“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并认为“兵可不出中国而粮食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