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2 17:50:07编辑:锟栋
班超提出这一建设性的意见,既客观地分析了西域的实际情况,又解决勒朝中大臣反对经营西域所提出的问题,“以夷狄攻夷狄”、“兵可不出中国而粮食自足”,因而得到汉章帝的采纳。建初五年(80年),东汉遣徐干领兵千人增援班超。建初九年(84年),和恭领兵八百再入西域。
之后班超先攻莎车,打败龟兹等国援军,到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遣使称臣。至此西域除焉耆、危须、尉犁等国因杀前都护陈睦而拒不降外,其余皆降东汉。同年,东汉王朝以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吏,立府西域。
永元六年(94年),班超领西域诸国兵合七万余人,攻焉耆,王及尉犁王等,西域诸国“皆纳质内属”(19),东汉王朝再次统一西域。班超从永平十六年(73年)至永元十四年(102年),在西域为东汉政府奔走三十余年,其经营的政策是:以东汉王朝为名号,以夷治夷,合小攻大,宽于降者,严于判者,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承班超西域都护的任尚却并没有能贯彻班超的这一政策虽然班超在卸任前曾嘱咐任尚:“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徒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则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然而任尚终违超言,为政过严,激起了西域诸国的反叛。
延平元年(106年),西域诸国叛,攻任尚于疏勒,任尚平之。东汉王朝以段禧代任尚,为西域都护。龟兹、温宿、姑墨等先后反叛。从而使东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又步入第三个过程。
3、以武力使西域臣服
永初元年(107年)至东汉灭亡,是东汉王朝第三个阶段。由于“西域背叛,安帝永初元年,频攻围都护任尚、段禧”等。朝廷以“其险远,难相应赴,诏罢都护”,东汉遣骑都尉王弘等发关中兵,迎还西域都护段禧等及伊吾、柳中等地屯田吏士,东汉再“绝”西域。
元初六年,由于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为边寇”,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领兵千余人屯于伊吾,翌年,北匈奴杀索班,占据北道。于是曹宗上书建议“出兵五千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曹宗的上书引起了朝内大臣的争论,大多数大臣反对出兵,唯班超之子班勇认为应该出兵,指出“旧敦煌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
复置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吏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经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东汉王朝终从勇计,置副校尉于敦煌,“复羁靡西域”。延光二年(123年),东汉王朝以班勇为为西域长吏,领兵五百屯柳中。
之后,勇纳降楼兰,招降龟兹王白英及姑墨、温宿,击败匈奴,占据前、后车师。到永建元年,平车且弥,车师附近六国降汉。同年秋,班勇领诸国兵败匈奴呼衍王。二年,领兵击焉耆,其王元猛遣使乞降,使“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岭以西遂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东汉王朝灭亡。
以上是关于论述两汉对西域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