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读史网!微信公众号:a0668678

爱新觉罗家族的姓氏之谜

时间:2017-07-11 09:07:44编辑:升驰


但是神话传说毕竞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更何况经过清朝皇室桔心改造的神话传说完全淆乱了其祖先的迁徒足迹。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新觉罗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发表过不少高质量的论著,使一个历时己久的谜团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下面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个人的理解,对爱新觉罗氏先世的发样地点和迁徒过程做一概括的说明;

爱新觉罗祖先的发祥地,原在遥远北方的松花江流域。关于他们南迁以前的社会状况,我们所知甚少。朝鲜李氏王朝官修的《龙飞御天歌》,成书于1395年(李朝太祖四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是现存较早的一部珍员史料,披露了爱新觉罗家族直系祖先吾都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南迁以前的苦干情形。书中谈到李朝太祖李成佳与女真酋长的历史关系:

“东北一道,本鳖基之地也,畏威怀德久矣,野人酋长,远至移阑豆漫,皆服事,常佩目剑,入卫潜即,呢传左右,东征西伐,靡不从焉”。

李成桂称帝前长期居住在朝鲜东北境会宁、镜城一带,与邻境女真酋长联系密切。但书中所称“野人”酋长“皆服事”、“东征西伐,审不从焉”,显然是夸大其词。女真语“移阑豆漫”即汉语所谓“三万户”,《龙飞御天歌》记为;斡朵里万户夹温姓猛哥帖木儿,火儿阿万户古论性阿哈出,托温万户高姓LJL阎。所谓三万户,应是居住在松花江下游沿岸的三个酋长,源于元代。元朝曾在松花江下游地区“设官牧民”,置斡朵怜、胡里改、桃温、脱斡怜、辛苦江五万户府,居民“无市井城郭,远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元末,当地仅存斡朵里(斡朵怜)、胡里改(火儿阿)、托温(桃温)三万户府,朝鲜所称“移闻豆漫”,即三万户,应是旧制的延续。

斡朵里(吾都里)万户猛哥帖木儿,也就是清朝皇室尊为“肇祖”的孟待穆。清人所修《满洲实录》记录了三万户即三姓人的历史传说,虽然经过修史者的增删文饰,仍然保留着合理的内核。就吾都里部来源而言,《满洲实录》将它的肇兴之地系于长白山东南,但鄂多理城原址实际上却在松花江下游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马大屯附近,元末明韧,始在酋长猛哥帖木儿率领下迁至朗鲜东北境的镜城,即斡木河所在地(清人谓之鄂谩辉,朝鲜人又谓之吾音会)*因而传说中始祖布库里雍顺乘舟行至鄂多理的事迹,反映的应是爱新觉罗的祖先从遥远北方绷松花江下游南迁并加入到三姓部落的经历。所以,不可以认为猛哥帖木儿是元代斡朵怜部的简单承袭。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满族先民的社会发展,始终呈现不平衡状态,处在边远地带的女其人长期过着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活,无力摆脱落后的氏族制度的束缚,一些南迁的居民则在迁徒过程中得到发展。

《满洲实录》又称,布库里雍顺被三姓人推举为主后,定国号为满洲。事实上,“满洲”族名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才正式确立,实录所载,显系后人附会。至于这里所说的“国”(8MrMn),当然也不是近代意义的国家,而是泛指部落集团,也就是由三个氏族(三姓)共同组合的一个部落。

大约在元明之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一些女真部落已开始向南迁徒,其中包括原三万户中的吾都里部人相胡里改部人。两部早在三姓时代便互通婚姻,但内部关系松散,除非常时期外,通常是各行其是,所以南迁时分道而行。胡里改部在酋长阿哈出率领下溯松花江移驻辉发河上游的风州(今吉林和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旧称开元城)。20余年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随其孙李满住移到鸭绿江支流的婆猪江(又称佟家江,今浑江)流域。阿哈出南迁同时,吾都里部也在猛哥帖木儿率领下迁居因们江下游,后移至朝鲜境内斡木河(吾音会)。两部分道南迁,并未中断彼此的联系。永乐元年(1403),阿哈出受明朝建州卫官职后,随即往招猛哥帖木儿。永乐四年(1406),猛哥帖木几经阿哈出举荐,被授予建州卫都指挥使职。永乐九年(1411),吾那里部慑于朝鲜压力,迁往胡里改部所在的风州。不久,明廷任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说明两部虽同地而居,仍各自为政,所以才会将一卫析为两卫*永乐二十一年(1423),吾都里部的左卫再度与胡里改部分道扬镰,迁回会宁故地。

猜你喜欢